首页 > 最新动态 > 【关注】甘肃探索低零碳惠民之路
最新动态
【关注】甘肃探索低零碳惠民之路
2025-11-0514

近年来,甘肃省紧盯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锚定乡村减排降碳,以农村能源绿色转型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双轮驱动,探索低零碳乡村发展路径,书写“降碳富民兴陇”生动答卷。

政策破局,由“大战略”到“落地策”。以政策“掌舵护航”,省委、省政府连续出台《甘肃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》《甘肃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将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”纳入乡村建设七大行动;自2017年开始,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。以实践“分致其精”,积极探索“太阳能光热+辅助热源”分户取暖、生物质集中供暖等成熟适用的清洁用能技术模式,分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,创设秸秆能源化利用、秸秆养畜等各类特色模式县10余个,全省“农用为主,五化并举”的秸秆利用产业格局基本形成。

技术破题,把“碳账本”变“收益单”。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技术网络,实现“降碳”与“富民”同频共振。兰州理工大学研发光伏光热(PV/T)一体化储电直驱热泵技术,在皋兰县下泥湾村成功落地,82户示范户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从52%跃升至81%,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60余吨。建设省级农村清洁取暖技术实训基地,年培养技术人员5000名,让取暖设备的操作手册变成农户能听懂的“乡土话”。培育农村绿色低碳产业,高台方正生物天然气工程通过了国际核证碳汇注册,核实的1.17万吨减排量每年产生36.92万元收益。金昌永昌县饲草加工企业秸秆为纽带实现“种植业-养殖业”循环,催生出18.8亿元产业规模。 

降碳兴村,从“示范点”到“全景图”。从河西走廊到董志塬上,从陇中腹地到秦巴山麓,通过以点带面,形成“零碳乡村”的“生态共富”,累计建成113个清洁能源示范村、73个绿色低碳村庄,受益农户达2.1万户。榆中县车道岭村,农户屋顶3千瓦光伏板年发电收益2000元,恰好覆盖生物质燃料支出,实现冬季取暖“零费用”金塔县头墩村将低碳理念融入乡村治理,成功创建为省级“和美乡村”;通渭县李店村用“光伏+金银花”的农光互补模式带动300农户增收。

下一步,甘肃将通过政策持续“供氧”,让资金、人才、技术向乡村流动通过科技不断“破题”,让AI调度供能、大数据实现多能互补通过农户主动“融入”,让技术的接受者变成创新的参与者,让零碳梦想扎根陇原大地。

文章来源:甘肃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

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  

          扫  码  关  注

          了  解  更  多

声明


1

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、行业企业、高等院校、农村能源及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社会单位投稿,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,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官网(http://www.carei.org.cn/)上进行宣传。投稿邮箱zgncnyhyxh@126.com,来稿请标注“微信投稿”字样。

2

本平台对转载、分享、陈述、观点保持中立,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,请及时联系我们(电话:010-59196210),感谢支持!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